天路专家解析申论及面试热点汇总(3)
发布于:2020-10-04 11:34 点击量: 作者:教学部 来源:天路教育总部
2.描述现状
很多曾经加诸在90后身上的标签,更多的是批判的声音,90后没有任何的辩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解释着这些错误的标签,在这次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付出,看到了奔波在基层工作人员的付出,更看到了无数年轻志愿者勇敢的身影,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护士更多的是年轻的90后,95后,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舍小家,为大家,那些脸上口罩的烙印,防护服后面的印记,都是90后,95后诠释青春最美的注解。
3.积极意义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90后,95后这一代年轻人对生命的尊重,在困难面前选择迎难而上的果敢,以及对责任和担当的最好诠释,更体现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和付出给与了更多人坚持与病魔斗争下去的勇气,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保障了家庭的完整。
他们的行动也向社会传递了更多的正能量,让大众看到了他们的坚持,更加的信任他们。也向社会证明了他们有能力完成祖国人民交代的任务,完成肩上的使命,更有能力承担起自己身上的责任,承担起国家的未来。
4.具体对策
我们青年人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志向,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就犹如90后,95后一样。
要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及自己目标方向,为之不断的勤奋努力,夯实自己的基础,提高自己的技能。
我们的主流媒体也应该多报导一些正能量的事例,营造良好和谐正能量的社会氛围,也可以激励更多的人勇于积极奉献,敢于担当。
对于一些积极勇于付出的个人或是团体,我们国家政府应该积极给与一些政策激励和福利,肯定他们的付出。
热点三:十七年前,钟南山院士领军战非典,在抗击非典中说:“把最重的病人交给我”。十七年后的今天,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84岁高龄的他再赴武汉,再次“挂帅”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奋战在武汉疫情战场的第一线。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背景】
2020年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关键时刻再次站出来的钟南山,又勾起人们对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抗击“非典”英雄的集体回忆,更有满满的敬意。
2003年“非典”袭来,当时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钟南山是一个家喻户晓、响当当的名字。那一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时任广州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院士和他带领的广医一院医护人员没有退缩,他们沉着应对,上下拧成一股绳,在成功抗击非典一疫中创下了九个“最”——最早的报告病例、最早的隔离病房、最早的抢救成功病例、最早提出临床诊断标准、最危重病人的救治、最早总结出救治原则和方案、最早倡导和推动大协作、最高的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长的连续奋战时间。钟南山再次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医者仁心,是最美的逆行者!
【天路解析】
十七年前钟南山就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他再战防疫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84岁的钟南山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他乘坐高铁餐车南下,一路奔波,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令人肃然起敬。
钟南山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苦、不惜家庭、不惜个人安危去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不管是面对17年前的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他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危难面前钟南山没有犹豫,克服一切困难前往武汉,飞机航班取消就乘坐高铁,被临时安排在餐车的他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以身作则向我们弘扬了“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
作为医生,钟南山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非典结束后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作为专家,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钟南山呼吁全国人民自行在家做好隔离,及时阻止了疫情的扩散,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安危。
当前与钟南山并肩作战的,还有无数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连续20多天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一开始传染方式不确定、后来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没有退缩,脸颊被口罩勒的过敏红肿也微笑面对镜头。正如春晚上一名医护人员所说的那样,“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们与钟南山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医者仁心的大爱,他们守护了万千人民的健康,用坚守的力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学习钟南山身上的优秀品质,作为青年人主动担起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坚守自己的岗位尽到自己的职责,为共同战胜病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媒体应大力宣传钟南山等人的优秀事迹,在社会传递正能量,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向优秀看齐,同时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专家的判断,坚定可以战胜病毒的信心;
热点二、拿什么缓解你的焦虑,白大褂?
【背景资料】
医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份受尊敬、报酬丰厚的神圣职业。但光鲜的背后,却萦绕着各类问题。例如,部分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医学生毕业后转行、报考医学院的优质生源减少。不少医生反映,除了高强度的工作外,科研压力、论文压力更让他们疲惫不堪。敏感的医患关系,尤其是常见诸媒体报道的医患纠纷更给医生尤其是医学生的从医热情浇了盆凉水。
【天路解读】
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政策,让医生才尽其用,并获得体面的报酬。此外,受访人士普遍
认为,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基层医院待遇低,一些优秀学子“挤破头往一流医院冲”,
普通学生则宁可选择转行也不愿去县级以下的医院就业。因此,缓解学医“焦虑症”,要从
改革医疗体制想办法。
要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重塑良好医患关系、打破唯论文导向等方面,让学生乐于学
医。政府需更加重视重塑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加强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医患纠纷的正确调解,让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
针对上班时间忙工作,下班时间忙科研的情况,要打破论文导向,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行业的职称改革力度,让医生能更注重临床实践等本职工作,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焦虑症”。部分专家建议,各大院校医学院招生时可实行单独招生,一方面挑选热爱医疗事业的人学医,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部分学生被调剂学医后,勉强读完医科,毕业后却并不愿从医的现象。
热点三、脱贫攻坚
【背景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很难说“一把钥匙开一千把锁”。现在就是像中医看病一样的,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来施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让所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这是改革必须直面的严峻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 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天路解读】
2013年 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形象地解释了何为精准——要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不能拿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精准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改革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带有方向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建档立卡,这项首创的中国式方法,是精准扶贫的工作起点。档案里每家每户的贫困
原因写得清清楚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他明确指出,“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在国务院扶贫办,存放着一叠看起来很普通的文件。这是 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的《脱贫攻坚责任书》。如此立下“脱贫军令状”,开新中国成立以来之先河。为保证“军令状”不放空炮,脱贫目标第一次纳入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为严防数字脱贫、弄虚作假,中央建立了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省际之间进行交叉考核,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这一系列的举措,就是我们党和政府,要“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要让贫困地区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这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瞄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对义务教育投入最大的工程开始启动。2014年组织编制规划,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开展专项督导;2016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孩子们需要好老师。2015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乡村教师队伍支持计划,300万乡村教师因此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愚公移山,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两年后,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已经有 2700万摆脱贫困,向着更好的生活奋力奔跑。
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
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
实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
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