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考试:公共基础部分复习方法技巧点拨

发布于:2016-12-14 19:08 点击量: 作者:天路 来源:未知

医疗考试(含事业编)公共基础备考策略

导读:医疗考试公共基础考察知识面较多,设计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
考生要想拿高分,多练习真题,多记忆,靠一些做题技巧,就能轻松过公基关!
一、精于阅读,勤于总结。

“读薄”的目标是将百万计的文字读成十万计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识点读成网状知识图,对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准确定位。“读薄”的方法是 “一纲五点”——“一纲”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梳理;“五点”是指紧抓常见考点、高频考点、新增考点、易错考点和重点考点。

二、善于思考,深入领会。

在“读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融会贯通,把“他有”真正变为“已有”,真正达到“读懂”的目的。公共基础知识不仅仅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广大考生要勤于思考,深入领会,复习备考,进一步掌握作为一个公务员应具有的需备知识。

三、勤于练习,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考生而言,掌握相关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考试好成绩更为关键。因此,复习备考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书“读透”,把理论转化为好成绩。把书“读透”最管用的方法是潜心研究历年真题,洞察命题规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这样才能将重要考点牢牢掌握,有效提高考试分数。

总之,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扎实的知识储备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的储备和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常识部分备考攻略

常识部分作为公共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学备考尤为重要。下面天路医疗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带来常识部分备考攻略。

一、保持良好心态

心态,是决定复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常识部分内容非常多,涉及的学科大类包括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如果细分起来,还有更多的内容。在备考时,考生往往花了很大的力气,却没有考到一题,很容易感觉得不偿失,非常失望。因此,要想攻克常识知识,复习时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

1.降低得分期望值

如果想在考试中得满分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学会放弃,要学会把某些地方放弃的内容在另一地方补回来。考试算的是总分,而不是某一模块的得分值。

2.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相对于其他模块,常识部分的复习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常识部分知识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而且考试内容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判断,如果对知识点没有清晰的认识或者头脑中没有概念,做题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对于常识部分,短时间内采取突击性的复习方式,是不太可取的。

3.轻松应对复习

常识部分考点具有涵盖面广泛、分散等特点,所以对常识部分的复习,无需专门安排时间。应在良好心态的前提下,在复习疲劳时,轻松地翻看一下常识部分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掌握常识部分的知识点,也可以缓解复习时的紧张心态。

二、复习分清主次

常识部分涉及的学科包括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在复习常识知识点时,切不可毫无重点的复习,要有所侧重。建议考生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内容上有所侧重

总结历年考试真题,可发现常识部分考试中,试题还是有侧重点的。因此,在复习时,考生应多参考历年考试真题和当年的考试大纲,找出考试重点。

2.时间上有所侧重

在时间上,如上所述,没有必要专门花时间来复习常识知识,而应和其他模块的复习穿插进行。但是,对于常识部分中的重点部分,有必要采取集中复习。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经济知识备考攻略

纵观近几年考试经济知识部分考试的特点,从其体系上来讲,基本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块内容。由于考试不会对专业性要求太高,此部分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一、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成就

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是公职人员需备的工作素质之一。无论笔试还是面试,对时事重点的考核贯穿于公职类考试始终,关注重点是考生备考期间必须下功夫去做的工作。联系到经济学常识方面,我们可以从真题中看出,将经济学知识与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成就结合的题出现的次数也不少。

【例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距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答案】B。

以上考题充分体了经济常识测查紧扣国家经济政策、经济成就的特点。如经济成就、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等,都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冲刺阶段需相关辅导材料,直观、快速的了解我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成就,尤其是现阶段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经济重点要深入了解和学习。

二、经济学术语

对近几年真题的梳理,经济常识侧重于对与民生相关的经济学术语的测查。

【例题2】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B.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C.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D.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答案】D。

【例题3】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赤字率——财政风险

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答案】A。

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要想在冲刺复习中做到放矢,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必须重点把握民生方面的重点问题在经济学中所体现的经济学术语,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三、经济学重点术语

1.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牧场、森林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2.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在流动性过剩状况下,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现阶段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从而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4.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科技史考点精编

人文科技常识作为公共基础知识常识模块的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天路医疗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科技史考点精编。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19年7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典型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备注:高频考点:1、2、5、8、9、10、11、18。

报班 咨询 反馈
渝公ICP备05066256号 Power by DedeCms